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發布《2015 年度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》稱,互聯網保險正在異軍突起,2015 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2234 億元,比2011 年增長近69 倍;2016 年保險行業發展勢頭看好,但潛在壓力值得關注。
互聯網保險異軍突起
《報告》稱,2015 年是“新國十條”全面落地的一年,保險市場呈現出穩增長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的發展態勢。數據顯示,2015 年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4282.5 億元,同比增長20%,增幅較上年提高2.5 個百分點;賠款和給付支出8674.1 億元,同比增長20.2%,增幅較上年提高4 個百分點;保險深度為3.5%,比上年提高0.3 個百分點。
《報告》提到,互聯網保險正在異軍突起。數據顯示,“十二五”期間,互聯網保險增勢強勁,主推整個行業發展,2015 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2234 億元,比2011年增長近69 倍,互聯網保費在總保費收入中的占比從2011 年的0.2%上升到2015 年的9.2%。其中,財產險公司互聯網業務保費收入768.4 億元,比2011 年增長34.4倍,占產險公司全部業務的9.1%,上升8.6 個百分點;人身險公司互聯網業務保費收入1465.6 億元,比2011 年增長141 倍,占人身險公司全部業務的9.2%,上升9.1個百分點。
《報告》稱,近幾年中小險企發展活躍。其中,中小人身險公司在迅速成長,其中華夏、生命、安邦人壽等,多主打短期理財型產品,近年來保費增速數倍于市場平均水平,年規模保費收入市場排名已躍升至行業前十位。
另外,外資保險公司在紛紛涌入,來自美國、英國、法國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的保險公司,以成立分支機構、入股中資保險公司和合資創辦保險公司等方式打入中國保險市場,在過去5 年中,市場份額由2010 年的4.4%上升到2015 年的4.8%。
市場將保持穩健發展
對于2016 年保險市場走勢展望,中保協認為,從行業前景看,發展勢頭普遍看好,但潛在壓力也值得關注。其中,外部環境的不斷改善,為保險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:一是改革紅利逐步釋放;二是景氣預期持續向好,其中,銀行、證券、保險等金融業商業活動指數連續兩個月處于60%以上的高位景氣區,表現出較強的擴張態勢。
其次,中保協表示,2016 年保障需求有望擴大。因為低利率環境,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保險產品吸引力,稅收扶持政策推出,有望刺激健康險、養老險潛在需求;同時,“一帶一路”、新型城鎮化等一系列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,為保險業深度參與社會管理提供廣闊發展空間。
另外,創新也會助推行業發展。保險業正步入“互聯網+”時代,互聯網、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,跨界融合的有益實踐,使互聯網銷售快速發展,但渠道創新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,適應互聯網場景的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正在興起。
“與此同時,內在壓力相伴而生。”中保協表示,壓力首先來自于市場競爭不斷加劇。業內中小企業的崛起,跨界競爭者的進入,民資加速涌進,轉型升級壓力增大,保險費率市場化等改革的推進等,都給保險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。
另外,風險防范難度在加大。中保協表示,受市場主體增多、投資渠道拓寬、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,各類風險正在逐步顯現。“所以,應以償二代正式實施為契機,進一步提高防范風險意識,加強資產匹配管理,不斷健全風險管控機制。”中保協預計,2016 年保險市場將保持穩健發展態勢,結構繼續優化,資產配置更加多元,保險保障范圍擴大,為經濟社會服務作用更加凸顯。